3月初,我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全光網絡又一次成為基礎網絡領域所關注的熱點。

 

其實,在學校、醫院等園區,網絡升級需求旺盛。比如在教育行業,中國規劃2022年實現教育信息化2.0全面升級,全國超51萬個學校的超700萬教室和超1300萬宿舍,均要接入到網絡,以推動在線教育、人臉識別、數字圖書館以及智能安防等多種教育場景應用發展。

 

而園區網絡升級,全光網成為發展趨勢,加速替換銅絞線架構的傳統以太網絡。但從目前看,園區全光網發展思路有多種,比如PON全光網、全光以太網。到底哪種路線什么樣的園區網絡方案,更適合園區管理者現在和未來業務使用?

 

01、PON VS 全光以太網:存差異,誰是趨勢?

各行各業的數字化進程對網絡的需求越來越高,后疫情時代,越來越多的工作、教育等在線上展開,教育、商旅、辦公等園區應用場景各種網絡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問題,驅動著園區網絡升級。

 

 

具體分析看,園區網絡面臨三大挑戰。一是業務擴展瓶頸:園區業務智能化、物聯化,大量終端接入,終端擴充遭遇瓶頸,未來還有更多終端接入,園區布線改造反復又反復。比如醫療行業的病房,已經不止接入1-2個終端,而是接入越來越多醫療終端,需要更多網口,需要進行寬帶升級。

 

二是高帶寬業務使用瓶頸:VR、4K高清、視頻會議等應用,使得在線學習、在線辦公等一系列在線業務快速覆蓋園區,海量數據傳輸,傳統銅纜帶寬不夠限制數據傳輸,遇到各種卡頓,網絡升級需要不斷增加額外投入。比如在教室,傳統教室終端是電視和廣播靠CAT5網線實現覆蓋,帶寬受限。

 

三是運維管理難度增大:想體驗高速Wi-Fi6\5G網絡,想應用云、AI等新技術,網絡升級跟不上業務升級,又麻煩又費錢,園區想擴展更多創新業務,傳統網絡架構十分復雜,越改越“暈圈”,運維和改造成本不斷增加。

 

如何應對這些新問題?我們看到,業界提倡推動園區的“光進銅退”,通過全光纖入室的部署方式,替換傳統銅纜的方式,打造全光園區網絡。

 

但是筆者發現,現在市面上有多個廠商推出的全光園區網絡方案,一種是PON全光網,一種是全光以太網。哪種更適合園區業務需求?

 

先看PON全光網。分析可知,PON方案擁有不少優點,光纖入室簡潔美觀,新增信息點不需要重復施工部署;光纖大帶寬,支持平滑升級;光纖無源對弱電間要求低故障少。

 

但PON方案也存在一些無法忽視的缺點:共享帶寬性能低,橫向流量存瓶頸;必須和以太共同組網,管理運維麻煩;小區寬帶技術在園區中應用未成熟,SDN、Wi-Fi 6適配不足。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市面上很多全光方案受到架構和技術協議的限制,對企業級園區網絡的適用性存在兩大局限:一是帶寬需要共享,Z末端終端帶寬受限大;二是由于采用分光的形式,對園區內大量東西向業務流支持不夠。

 

 

再看全光以太網。業界這幾年也有廠家提出了全光以太網方案,融合以太網和全光網優勢。筆者發現,使用以太協議的全光網有三大優勢,

 

一是全光,相比傳統以太網,是光纖入室,速率快又方便擴展,一張網可以覆蓋多種業務;

 

二是以太,相比PON全光網,使用以太網的架構和協議,不被綁定,兼容強,零成本上手,利舊改造更方便;

 

三是極簡,兼容SDN特性,配置簡單,全網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可見,當傳統以太網與PON全光網各自優勢不可兼得的時候,園區管理者其實無需取舍,可以選擇全光以太網的發展路線。因為全光以太網既滿足了園區多種業務的穩定的、高性能的支撐需求,還解決了全光網遇到的高帶寬不穩定和運維難度大等挑戰,可謂園區發展趨勢。

 

02、極簡全光網給園區帶來三大獨特價值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在3月中旬,銳捷網絡推出了“極簡以太全光解決方案”,并在多個校園落地部署。據悉,該方案采用全新光纖入室+以太網+SDN技術,融合了以太網和POL的技術優勢,為企業級用戶提供高帶寬、低延時、高度靈活、極簡運維的網路承載。

 

 

筆者發現,該方案繼承了原來以太網的一些應用協議,結合了光纖介質優勢,可為客戶面對復雜園區網業務的挑戰,提供針對性的破冰能力,具體可以從三方面解讀。

 

價值一:光纖入室、彈性擴展。除了使用光纖帶來的高帶寬、低時延、高速率、低成本等好處,極簡光方案采用一張以太全光網絡覆蓋多種場景多種業務的強大架構設計,用光纖實現設備互聯,將室內交換機放到教室、病房、酒店房間、寫字樓房間等室內;一次部署全網光纖,滿足未來5-8年以上帶寬升級。

 

 

價值二:帶寬獨享、應用無憂。極簡光方案能實現業務能夠靈活擴展。因為極簡光方案通過接入交換機下沉至房間,繞開分光器的限制,做到萬兆帶寬1:1入室,在終端擴展或者帶寬升級時,只需更換設備、無需調整鏈路。這也是極簡光方案相對于傳統光網絡PON方案的優勢。

 

 

比如,泰安實驗中學的學校業務迭代演進,如教室增加了監控、電視、廣播、電子班牌、電子白板、門禁一卡通、視頻會議等大量接入點。這些促進班級教室信息點持續增加,業務擴展麻煩,需要光纖入室平滑升級。

 

對此,泰安實驗中學采用極簡光方案,一方面光纖入教室,室內交換機幫助網絡靈活擴展一勞永逸;另一方面教室1:1獨享光纖性能,帶寬靈活升級萬兆。

 

價值三:輕量準入,安全管控,智能運維。園區業務每天都有大量終端需要接入、管理,同時大量光交換機、光AP入室,也對整網的運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網融合、設備激增、專業人手不足情況下,如何管理園區網成為難題。而極簡光方案針對這些痛點做了優化,讓客戶真正全方位地體驗到網絡的極簡運維。

 

我們看泰安實驗中學的極簡光方案使用情況。該學校實現全終端無感準入,校園網立體安全防護;入室交換機即插即用,0配置快速上線/替換;鏈路/設備故障可視化,三步完成極簡運維。

 

 

在筆者看來,智能運維的價值巨大。許多學校,尤其是農村或偏遠地區學校,十分缺乏專職運維人員,常常是其他科的老師兼職,面臨校園網絡問題解決難、解決慢的困境。

 

極簡光方案提供了全網全流程可視化管理,運維人員無需掌握技術原理,只需了解設備對應接口,通過看鏈路、查設備、零配置換設備,即可完成網絡故障的恢復,整個過程可在10分鐘內完成。

 

整體看,極簡光方案很好地滿足了校園網的需求,即在教學、物聯網、運維管理等多個場景中,對于高帶寬多媒體教學、課堂創新應用、簡化運維管理的需求。

 

而且,我們從泰安實驗中學極簡光方案方案可看出,極簡光繼承了傳統以太網的一些應用協議和運維策略,的確要比PON方案更具優勢。

 

筆者觀察:極簡光在園區部署未來可期

其實,光進銅退早已經在電信運營商市場上演。運營商市場一直是以網絡創新驅動業務發展,先有路,后有車。這幾年,運營商大力投資光寬FTTx,實現家庭、企業寬帶接入等用上了百兆或者千兆光纖寬帶接入。

 

但是在企業園區,銅纜還是園區網絡的主要介質,因為網絡升級動力不足。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園區網絡,在創新業務驅動下,希望升級全光網。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驅動下,學校等日常工作都轉移到線上,倒逼學校園區網升級。

 

與運營商不同,園區業務具有各自的特點,尤其是橫向流量需求多,而且園區管理者沒有運營商那么多專業運營運維人士,所以必須實現智能運維。PON全光網無法支撐好橫向流量,且讓園區面臨運維難題。

 

也有行業人士告訴筆者,PON全光網在智能運維方面也有優化,從終端、線路、局端、再到承載網,端到端采用多種保護機制,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都能自動找到備份路徑。此外,線路支持Type B保護,一旦光纖中斷,可以在50毫秒內倒換到保護路徑,用戶完全無感知。

 

但是對于學校而言,選擇PON方案,可能要面臨運維兩張網(傳統以太網+PON全光網)的麻煩,在技術上也對運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而且成本上會負擔更多。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融合了以太網和全光網優勢的極簡光方案,在滿足教育、企業、酒店、醫療等行業園區網絡需求上,實現“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相信行業各方企業努力下,業界將以不一樣的全光網,助推光網絡產業發展、技術演進,助推更多行業園區實現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