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4月6日發表題為《為什么價值1美元芯片的短缺會引發全球危機》的報道稱,全球半導體行業存在“嚴重失衡”。芯片制造商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因此其價格持續飛漲。此外芯片危機源于2020年新冠疫情流行時的一個可以理解的錯誤研判。全文摘編如下:
要弄明白為什么價值4500億美元的半導體行業會處于危機之中,我們應該從一個名為顯示器驅動芯片的小零件著手,其價格僅為1美元。
小零件導致大問題
全球半導體產業由成百上千種不同的芯片組成,其中Z引人注目的是高通公司和英特爾公司生產的芯片,其單價在100美元到1000美元不等。這些芯片讓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和智能手機能夠運行。相比之下,顯示器驅動芯片是如此普通,其唯一的作用就是傳遞一些基本指令,以便讓手機、顯示器或導航系統的屏幕能夠工作。
對于芯片行業以及越來越多的技術企業(例如汽車制造商)而言,問題在于,現在已沒有足夠的顯示器驅動芯片供所有人使用。芯片制造商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因此其價格持續飛漲。
這導致液晶顯示面板供應短缺,成本上升。液晶顯示面板是制造電視機、筆記本電腦、汽車、飛機和高端冰箱必不可少的組件。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如果你擁有其他的一切,但沒有顯示器驅動芯片,那么你將無法生產自己的產品。”美國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半導體行業負責人斯泰西·拉斯根說。
當前,少數看似微不足道的零部件(例如電源管理芯片)出現的供應短缺危機,已經影響到全球經濟。福特、日產和大眾等汽車制造商已因此減產,導致今年汽車行業的收入損失估計將超過600億美元。
這種情況可能變得更糟。美國得克薩斯州此前罕見的冬季風暴導致美國的許多工廠停工;一家日本的主要工廠因大火而關閉一個月;韓國三星電子公司警告稱,全球半導體行業存在“嚴重失衡”;而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則表示,盡管其工廠的產能利用已超過100%,但仍無法滿足需求。
領先的顯示器驅動芯片供應商臺灣地區奇景光電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吳炳昌表示:“本公司成立20年來,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情。”
加長版“黑色星期五”
芯片危機源于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時的一個可以理解的錯誤研判。隨著新冠肺炎開始在世界各地蔓延,許多公司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削減支出。
“我調低了所有的預測,并以金融危機為分析模型,”拉斯根說,“但是,需求真的具有很大彈性。”
被困在家中的人們開始不斷購買技術產品。他們購買了更好的計算機和更大的顯示器以進行遠程工作;他們給孩子們買了新的筆記本電腦以進行遠程學習;他們購買了4K電視、游戲機、奶泡器、空氣炸鍋和浸入式攪拌器,以使隔離生活變得更加愉快。新冠大流行變成了加長版的“黑色星期五”。
汽車制造商對此措手不及。在封閉隔離期間,它們關閉了工廠,需求崩潰了,因為沒人能前往銷售網點。同時,它們要求供應商停止運送零部件,包括對汽車越來越重要的芯片。
工具。于是汽車制造商重新啟動了工廠,并求助于臺積電和三星等芯片制造商。但這些供應商無法以足夠快的速度供應客戶需求的芯片。
吳炳昌身處科技行業的這場風暴之中。吳炳昌及其兄弟于2001年共同創辦了奇景光電,后者現在是該公司的董事長。他們開始生產用于筆記本電腦和顯示器的驅動芯片,并于2006年上市。后來,該公司的產品逐步擴展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觸摸屏等領域。
瓶頸在于這些成熟的芯片生產線即將超負荷。吳炳昌說,大流行催生了如此巨大的需求,以至于半導體產業無法為所有的電腦、電視和游戲機提供足夠多的顯示器驅動芯片。還有很多企業給新產品添加了屏幕,如冰箱、智能溫度計和汽車娛樂系統等,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供需失衡。
汽車系統的驅動芯片供應受到特殊限制,因為它們通常是在8英寸硅晶片上制造,而不是在更高級的12英寸晶片上制造。領先的硅晶圓制造商日本SUMCO公司稱,2020年,其8英寸設備生產線的平均月產能約為5000片晶圓,低于2017年的水平。
所有這些都為奇景光電的業務帶來了“福音”。自2020年11月以來,其銷售額不斷增長,股價已上漲了兩倍。
但吳炳昌并沒有為此慶祝。他的業務基于為客戶提供他們想要的東西,因此在如此關鍵的時刻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令他感到沮喪。他預計,供應危機(尤其在汽車零部件領域)不會很快結束。
吳炳昌說:“我們還沒有到達可以看到隧道盡頭光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