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助力資本合伙人 呂菲(左)


與非網:請問您目前主要關注哪幾個領域?


呂菲:我們主要聚焦在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這兩個領域,其實這兩個產業中間有很多交叉融合的點,都屬于硬科技這個大概念。


與非網:硬科技領域覆蓋面很廣,為什么唯獨看好這兩個領域?


呂菲:從國際形勢來看,智能制造在歐美、日本等國外發達###應用市場已經比較成熟,代表性的公司有博世、西門子、通用等。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智能制造的一些關鍵節點和頂層設計上,比如芯片、傳感器和工業智能裝備,他們都處于壟斷性的地位。與此同時,中國是世界上###大的制造業大國,但在技術水平、自動化和標準化程度,以及區域發展水平上都與發達###存在一D的差距。因此,從宏觀政策的角度,我們正從這種粗放型制造業向精細化、高附加值化和智能化迭代。在這個環節中,不管是進口替代也好,或者是技術創新也好,都會有很多變革的機會在里面,從而催生出一系列有中國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出來。如果投資了這些企業,就會有比較高的經濟回報價值和社會價值,這就是我們為什么長期以來關注在這兩個領域的原因。


與非網:今天我們的制造業還面臨著許多挑戰,挑戰即機遇,您認為這些挑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機遇點又有哪些?


呂菲:簡單來說,智能制造大概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執行層和應用層。感知層就是通過像一些傳感器、RFID、機器視覺,把數據收集上來,我們認為這個是智能制造###基礎的環節。網絡層主要就是信息的傳輸,比如5G通信、互聯網和物聯網,將信息進行更好的匯集和分析。執行層其實就是一些工業智能裝備的系統集成工具,比如說機器人、高端的數控機床、增材制造的設備、高精密的儀器儀表等。然后到應用層的時候,就是我們經?吹降闹腔酃S中的智能生產線的整體搭建。所以說,智能制造是一個非常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它要發展不僅需要先進制造的產業基礎,還需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交叉融合進步。


從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上來看,有兩個###關鍵的短板,一個是半導體產業,另外一個是工業軟件。半導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處于智能制造產業###上游的環節,而工業軟件的水平其實決定了制造業能發展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這兩個環節目前還都是國外企業占據產業高點和技術優勢因此這兩方面對于整個智能制造的產業發展,甚###是中國硬科技產業的發展,都會有比較重要的戰略性意義,同時也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具備比較高的投資價值。


與非網:從資本的角度,對于中國智能制造產業,有哪些賦能的方法?


呂菲:資本大概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政府投資,一個是社會化的資本。智能制造是一個長期發展的產業,政府扶持政策的穩定持續非常重要,政府投資是一個長線的,基礎的投資。政府在初創孵化和基礎投入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可以起到資金引導和長期穩定的平臺搭建的角色,比如南京江北新區搭建的芯片設計EDA軟件平臺、光電技術平臺以及高端科學設備的共享平臺等。以高端科學設備的共享平臺為例,首先對于初創企業來說是個利好,他們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資金就可以用到這些高端設備,大幅度的降低了企業在起步階段的固定資產投入,其次可以幫助公司在擴大化發展時,知道哪些設備是更適合自身發展的,減少不必要的投入和損失。


另外,從社會化資本的角度來看,它比政府資本更加靈活。以南京江北新區為例,科投集團通過引導基金的形式,吸引到多家知名風投基金,產生集聚效應,撬動地方杠桿,在不同的階段去給企業提供幫助。同時社會性資本更多的是起到資源協同的作用。比如說,我們投了一些傳感器企業、關鍵材料企業,在我們跟某個企業合作的時候,我們也會把這些上下游或者關鍵環節的資源不斷的嫁接起來,然后和大家一起去尋找共同合作的點。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因為光憑一個企業獨立去開拓合適的上游供應商或是下游的客戶,不僅難度高,而且存在很強的時間成本。而通過基金和基金之間的合作,形成項目聯盟,相互交流,再加上政府的平臺作為紐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與非網:基金智庫聯盟的具體作用有哪些?


呂菲:基金智庫聯盟將合作的基金進行分方向管理,然后會定期開展一些沙龍訪談,做一些項目交流,彼此之間互通有無。作為其中的成員,我們可以看看所投項目能不能有一些協同發展的方向,互相幫助,快速成長,這對于各方都是有益的。對于基金,我們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成長,取得良好的收益回報;對于企業,可以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和產業資源;對于政府,可以在服務好區內的一些企業的同時,可以尋找到一些###的創業團隊或者初創公司,落地到區內,待培育起來后反哺這個地區,形成良性循環。


與非網:目前助力資本主投的項目分布在哪些區域?什么輪次?


呂菲:我們大部分的項目都集中在長三角,以###批基金為例,我們投了15個項目,差不多60%-70%都是在長三角地區,江蘇、上海還有浙江。輪次方面主要是A輪和B輪為主,相對還是比較早期。


與非網:創業團隊有哪些途徑可以接觸到風投機構?


呂菲:###種,###型或者地方型的創業比賽,一些項目路演,會吸引很多像我們這樣的風投機構去看;第二種,通過政府吸引###人才、###團隊的落地,會有合作的風投機構去跟進;第三種,也是###重要的一種,就是產業鏈中的資源對接。


與非網:項目投資中,風投機構對創業團隊###關注的點是什么?


呂菲:從我們的投資策略上來看,硬科技###看重的肯定是技術的壁壘是不是足夠高,企業在技術上的護城河是不是足夠的寬闊,包括創業團隊在知識產權上迭代升級和獨立創新的能力等。此外,創業團隊所在的細分市場是否有可拓展的空間也非常重要,風投的標準是希望被投企業能夠成為一家上市公司或者龍頭企業,所以企業所處的行業規模和發展前景也是我們重要的判斷點。###后就是團隊,也就是俗稱的“看人”,團隊的凝聚力,核心創始人、合伙人的格局都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家企業###后能達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