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前夕,北汽新能源搭載華為Hi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落地的首款量產車型極狐阿爾法S發布,華為造車再次刷屏。

 

  華為對汽車動心思已快九年,隨著智能駕駛話題越來越熱,華為會不會親自下場造車始終是輿論關注焦點。盡管華為一再強調“不造車”,很多人依然堅信,華為早晚造整車,就像當年它從通信設備制造商轉身進入手機市場那樣。

 

  這也怪不得坊間不信華為立的flag,從華為下的“封口令”——“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看,華為內部對是否造車分歧還是很大的。

 

  懷揣造車理想沒有錯,但下場前要想清楚,造車就像個銷金窟,自己是否有能力填得上。誰敢說,華為不造車沒有資金方面的忖度?

 

  被網友稱為“新能源三兄弟”的小鵬、理想、蔚來,進入完全陌生且壁壘高駐的汽車行業,若沒有資本的支撐,走不到今天。

 

  只是,走出生存危機后,它們的策略也發生了重大轉變,不約而同加大了研發投資力度。

 

  此時,百度、華為、大疆等第二波企業也殺入了戰場,讓我國智能汽車行業的競爭維度上升到技術層面。

 

  如今,ICT技術能力對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要的技術和部件越來越有價值,而華為已經初步具備了“幫助車企造好車”的全棧能力。因此,它把自己定義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希望車企能采用它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全套解決方案。

 

  想清楚了這件事,華為是不是下場造車已經不重要了,它是奔著車聯網世界下一個博世,或者車界的英特爾在努力。

 

  因此,要么有錢,要么有技術,不然,就別強行登上智能汽車這輛戰車了。

 

 。▉碓矗嚎萍既請    劉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