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空調效果不好的情況分析
現在的空調技術是越來越好了,壓縮機和風機風扇的變頻,室外機與室內機盤管的改進,以及室內機功能性的增加,不僅增強了空調的功能性,而且在技術上提高了空調的能效,降低了耗電量。為何會有效果不好的情況出現呢?這要從空調效果受到影響的因素分析。
1、空調功率影響效果
空調在設計的時候有功率匹配,根據建筑的結構、朝向、保溫情況、樓層高低等條件,對每一套戶型都有專業的設計數據參考(這是空調需要上門測量的原因),通常情況下每個平方有200瓦的制冷量基本能夠滿足空調制冷和制熱的問題,如果只是考慮制冷配置180瓦就足夠,如果有挑空和大面積玻璃需要考慮220瓦以上的制冷量,這個參數并沒有固定值,這需要根據每個戶型實際情況計算和設計。
如果空調的功率配置過大,會造成空調價格的成本增加和后期能耗的增加,當然效果會很好;如果空調的功率配置過小,必然的結果猶如“小馬拉大車”拖不動,空調的效果就會很差,而且空調長時間的工作,能耗也會非常高。
2、空調使用時間影響效果
空調有著功率的匹配,因此室內溫度達到設定溫度需要一個時間段,當空調還在降溫和升溫的過程中,沒有達到設定溫度,自然感覺不到空調的Z佳效果,而且空調在溫度上也有極限值,當夏季使用空調時,Z低溫度可以設置16℃,要達到這個溫度必然需要更長的時間,對于夏季室內的Z佳溫度范圍在26-28℃,與室內溫差在8℃以內Z節能和舒適,如果強行設置到16℃,人體受到的冷氣的影響會增強,舒適感會降低。
房屋保溫性的范圍很廣,主要是指建筑的熱量散發情況,如果室內的保溫不好,熱損失會比較大,空調的負荷也會比較大,室內感受到的效果也會很差。例如西曬的房屋,如果加上隔熱的玻璃,又或是拉上窗簾,能夠阻擋大部分的熱量進入房間,室內的冷量就會更加充足,效果也就會更好。
4、使用習慣影響效果
我們每個人對空調的使用習慣不一樣,有人覺得26℃已經很涼快了,有人覺得20℃還不夠涼(體型胖的人),因此在不同溫度環境下,不同人群對溫度的需求不同,開26℃時習慣20℃的人會感覺很熱,這會造成空調效果不好的錯覺。
還有人擔憂室內空氣氧含量不足,空調開啟狀態多半是密閉空間,這部分人就會打開窗戶換氣,這時室外的熱量就會涌入到室內,室內的溫度被室外的溫度中和,造成室內溫度的提升,自然感覺空調效果不好。
以上是我們常見的空調效果不好的情況,當然排出空調故障的問題,此外現在生活條件比較好了,人們對舒適度的追求也提高了,不僅僅看重溫度的冷熱,還看重空調能夠帶來的其他效果,所以對比以前的空調會有效果不好的感受。
上一篇:變速箱油一D要換原裝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