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疫情、市場需求猛增、上游物料緊缺影響,電子產業鏈上下游相繼傳導“搶庫存”壓力,缺貨與漲價還在持續,業界甚至憂心需求依然無法獲得緩解,缺貨情況還會惡化。但,真實市場真的是這樣嗎? 國內手機整體出貨量似乎沒有受到“缺芯”現象的影響,反而在今年早期時候迎來高速增長。根據信通院數據,今年1月-2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6187.9萬部,同比增長127.5%,相較11月-12月,也增長了10%。

 

 

不過,接下來各大手機廠商的好日子可能出現變數。 主流手機廠商下調出貨量 受印度疫情中產能受限和缺料雙重影響,近日市場流傳出一份手機廠商銷量下調的清單,包括小米、榮耀、realme、一加都分別傳出下調兩成至4成的出貨量。 

 

小米今年出貨目標由2.4億臺下調至1.9億臺,下調幅度約25%;榮耀今年出貨目標由5000萬臺下調到3500萬臺,下調幅度為30%;一加今年出貨目標由2000萬臺下調到1200萬臺,下調幅度高達40%;Realme今年出貨目標由8500萬臺修正到6000萬臺,下修幅度29%。

 

據了解,此波手機修正潮以4G手機為主,原因是印度疫情沖擊當地的聞泰、華勤手機產能以及內需市場收縮。 除了4G手機有來自印度疫情造成的產能問題外,5G手機則出現了賣不動的現象。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中國4月手機出貨量2750萬部,同比下降34.1%。5G手機出貨量2142.0萬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7.9%。 

 

今年各大手機廠商都將重點放在5G手機上,過完年回來都開始了新機發布的預熱,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有七八款5G新機面市。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手機往往采用的都是驍龍888、驍龍870等芯片,也就是缺貨頗為嚴重的5nm、7nm芯片。不難判斷,這些手機廠商們實際上是在吃去年的芯片庫存。 

 

嘴上喊“缺芯”,倉庫卻有余糧 估計手機廠商也沒想到,都2021年了,印度還會反撲這么一大波疫情,F在手機銷量的下調增加了此前瘋狂備貨而帶來的庫存風險。 

 

去年的疫情重創元器件供應鏈引發市場缺貨恐慌讓手機廠商囤貨更加激進,1.5倍甚至是2倍的庫存規劃都并不少見。比如,Realme中國區總裁徐起就公開表示備貨提前備了一年的量;小米高管盧偉冰公開表示,驍龍870備貨量更是友商的兩倍。 

 

另一方面,華為被美國制裁受打擊,其他手機廠商害怕重蹈覆轍華為的路子,也在芯片庫存上采取了大膽的庫存策略。 

 

此外,華為因遭美國制裁導致手機市場占有率大跌,華為手機市場空間騰出來后,被小米、OV等廠商爭相搶奪,也使得市場預期放大了。 

 

IDC的數據顯示,華為智能手機銷量在2020年第四季度銷量為3230萬部,同比大幅下滑42.4%。而2020年全年,原本排名全球第二的華為因銷量暴跌被蘋果反超,全年出貨量1.89億部,市場份額為14.6%,與2019年2.41億部的全年出貨量相比,減少5200萬部。 

 

盡管各大手機廠商的高管們嘴上大喊“缺芯”,但由于超市場預期備貨,現在他們手里應該有數量可觀的芯片庫存。 

 

榮耀CEO發出警示:過度備貨有風險 

2021年1月1日,榮耀正式從華為獨立出來。截至目前為止,榮耀獨立運營后共發布了4款新機,分別為榮耀V40,榮耀V40輕奢版,榮耀暢享20和榮耀Play5T活力版,但市場反響平平。

 

趙明表示,榮耀從華為徹底獨立出來,供應鏈需要重新整合,同時今年又遭遇了全球性的缺芯挑戰。所以這幾個月壓力很大,加上榮耀本身有幾個月的空窗期,這些挑戰在意料之中。畢竟榮耀獨立運營的時間尚短,供應鏈還未鋪開。

 

在談到供應鏈的情況時,榮耀CEO趙明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幾個月將是友商Z危險的時候。“友商過度備貨是有風險的。如果我們快速崛起,他們壓那么多貨不就成為庫存了,智能手機行業20多年,沒有餓死的,只有撐死的。”

 

國內廠商原來追求零庫存,現在備貨提前至3個月、半年,甚至越來越長,每個企業的備貨周期基本都亂了。

 

此前他還提到,手機廠商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市場太好了,追貨,導致有庫存。因此Z好的狀態其實就是在Z缺貨的情況下把產品關了收尾。


多跡象表明,缺芯潮正在趨緩 芯片缺貨影響會持續多久,各方觀點不盡相同。業內普遍認為,全球芯片短缺現象可能要到2022年才得以緩解。但半導體市場行情變化太快,長期的市場無法預料,而且各個細分領域的缺貨情況也不一樣。 

 

近期多家半導體廠商指出產業中有重復下單甚至3倍下單的情況,加上代理商、分銷商囤貨、炒貨,導致大家以為芯片極度缺貨。但實際上,實際產能仍大于市場真實需求。 

 

而且,由于物料價格虛高且不穩定很多廠商只能將成本轉嫁到下游企業以及終端消費者。不過,受價格影響,如今部分市場需求受到抑制出現疲態,部分下游電子廠不再加大囤貨力度。 

 

有跡象表明,國內的缺芯問題正在趨緩。 

 

炒貨Z兇的ST 的MCU,由于扛不住國產替代風潮,已經有渠道商悄悄出貨;MLCC、電阻等被動元件盡管市場消息的“缺貨漲價”勢頭很猛,但實際上現貨市場的價格卻上不去,存在過剩的危機。 

 

此外,上汽集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芯片缺口是受到疫情擾動的一個短期問題,且在國內也有一D的替代能力。目前該公司旗下的部分公司雖然仍處在芯片供應不足狀態,但相對于2020年年底的情況已經大為改善。 

 

結語 

廠商重復下單,實際產能仍大于市場真實需求,代理商、分銷商囤貨、炒貨,現貨價格時時在變,物料價格虛高且不穩定……混亂的市場,讓許多諸多廠商不敢繼續盲目囤貨。 

 

加之此前激進囤貨的各大手機廠商應該還有數量可觀的庫存,隨著下調預期出貨量,必然有大量元器件流出到市場中,這給本來就混亂的市場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 

 

華為遭受美國打壓騰出來大量市場空間,其他手機廠商瘋狂備貨搶奪市場份額,使得市場預期放大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整個元器件供應鏈。 

 

芯片缺貨潮提前迎來拐點也說不定。“要不要忍著高價買入物料”成了讓人頭疼的事情,畢竟,一旦芯片緊缺趨緩,價格下跌,必然導致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甚至滯銷。